性味归经:味咸,性寒。归肝、心经。
功效与作用
平肝息风:可平息肝风,用于肝风内动导致的惊痫抽搐等。
清肝明目:能清泻肝热,缓解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肿痛、视物昏花等。
散血解毒:有凉血解毒之效,可用于温毒发斑、痈肿疮毒等热毒病症。
用法用量:内服一般 1-3g,宜另煎 2 小时以上;磨汁或研粉服,每次 0.3-0.6g。
主治病症与特殊功效
高热惊厥:对温热病邪所致的高热、神昏、惊厥有良好的清热镇痉作用。
肝阳上亢:能平抑肝阳,缓解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、眩晕。
热毒发斑:可清解血分热毒,治疗温热病热毒炽盛,迫血妄行之发斑等。
常用方剂
羚角钩藤汤:与钩藤、桑叶、菊花等配伍,用于肝热生风证。
羚羊角散:与独活、防风等配伍,可治妊娠中风,口噤,言语不得。
羚羊角饮子:与知母、大黄等配伍,治眼目外障,红赤肿痛。
配伍
配钩藤:二药皆能凉肝息风,清热定惊,相须为用可治疗温热病壮热神昏,手足抽搐,子痫等。
配生石膏:清气血实热而解毒,治疗温热病壮热发斑,神昏谵语等。
配石决明:有较强的清肝息风之功效,治疗肝火上炎及肝阳浮越之头痛、头晕等。
炮制:镑片或锉末用。
副作用:脾虚慢惊患者禁服,可能会加重病情。
山羊角或绵羊角性味归经:苦、咸,寒。归肝、心经。
功效与作用:清热,镇惊,明目,解毒。
用法用量:内服一般 15-25g。
主治病症:用于小儿发热惊痫,风热头痛,烦躁失眠,肿毒,青盲内障等。
常用方剂:如《吉林中草药》中用山羊角烧焦研末治小儿惊痫。
炮制:山羊角除去杂质,锯成长段,劈开,除去角塞,用水漂洗 2-3 天,至无腥味,捞出,镑成极薄片,干燥;或除去骨塞后,锉碎,研成细粉。绵羊角可除去角塞,蒸透,切厚片,干燥。
副作用:暂无明确副作用记载,但脾胃虚寒者应慎用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